猝死频发,珍惜生命,健康生活从我做起

2021-05-07 08:00:30 webadmin 43

   【转发提醒!#猝死有这些身体信号#】猝死分为心源性、肺源性、脑源性等几大类,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最高,达80%。当下,一半以上猝死者为中青年人。专家提醒,猝死发生前的身体信号包括持续觉得胸口不舒服,爬楼或走路稍快感觉胸闷气短,突然眼前一黑倒下几秒,直系亲属有猝死的发生等等。

  图片关键词

  猝死(Sudden death,SD)是人类的最严重的疾病。病人在出现病征后一小时内死亡,一般都会被界定为猝死,此类病例约有 70% 是心因性猝死。1979 年国际心脏病学会、美国心脏学会以及 197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: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 24 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。而其后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则较为宽松,发病后 6小时内死亡都统称为猝死。但目前公认的是发病 1 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。

  猝死为啥爱找上年轻人?

  一些人自认为年轻、底子好,因此常常透支体力,有时身体的不适如憋闷和疲劳等容易被忽视,认为只要稍微休息就没事了,殊不知,有些不适的状态就是疾病的前兆,长期过度疲劳容易诱发潜在的心源性疾病,最终导致猝死。

  1、工作压力过大

  精神压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是药物无法缓解的。大多年轻的心梗患者,都长期从事着高强度、高负荷的工作,精神高度紧张,使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持续增高,引发局部血管斑块破裂,形成血栓。就像一张弓,弓弦长期绷紧,终有一天会“嘭”的一声断掉…

  2、久坐不动

  长时间的久坐不动,会减缓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,使血液黏稠度升高、血液循环变慢,血回流到心脏也变得困难起来,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可能诱发血栓,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
  3、重口味(吃的太咸、太甜)

  口味过重会升高血压,同时还会使血浆胆固醇升高,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。

  4、心情抑郁,长期睡眠不足

  坏情绪和失眠常常同时存在。坏情绪是心脏的大敌,心情抑郁或焦虑的人通常睡眠质量会很差,心脏得不到休息,血压、心率都会升高,对健康非常不利。所以熬夜(长期的睡眠不足)也是心梗的一大帮凶,大家要记住好睡眠不仅是好的睡眠质量,还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。

  5、暴饮暴食,不爱运动

  人吃的太饱后,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消化食物,因此流入心脑的血液会大幅度减少。所以,对于本身供血不足的人而言,一顿饱餐很容易诱发心梗、脑梗。另外,如果长期暴饮暴食+不爱运动,脂肪会越积越多,血管里容易形成脂质斑块,如果正好长在心脑血管上,就很危险了。

  6、缺乏自我保健意识

  在30-40岁的年轻人中具有相当的隐蔽性,大多是急性、猝发的,危险性极高,很难抢救。

  年轻人对疾病的早期信号又非常漠视,而疾病在无声无细地吞噬着他们健康的肌体,困扰着他们正常的工作、生活和学习。

  图片关键词

  如何预防猝死?

  1、提倡早睡早起,减少夜生活;

  2、定时用餐,不吃零食;

  3、避免紧张的连续工作或过度游乐,注意应有短暂的休息;

  4、交替使用人体的各个部位是消除疲劳的一个良方。如左撇子休息时多用右侧肢体,脑力劳动者休息时宜多活动肢体和颈腰部,而体力活动过多后宜多用脑;

  5、转移注意力,释放和忘却疲劳与烦恼。下班后可选择一种与工作无关,既能放松又有兴趣的活动,如听音乐、跳舞或游泳,调节情绪,恢复疲劳。定期体检,如发现存在某种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,应及时加以干预或治疗。

  6、心理调节。在平日的生活工作中,保持充沛的精力与愉快的心情,在工作间隙舒缓压力,让紧绷的神经得到休息。

  图片关键词

  7、饮食补充。不贪图方便长期食用方便速食食品,注意营养搭配及摄取量,按时进食以保证足够的体力。

  8、规范用药。有的人在体力不济时习惯用药物提神,长此以往则会对身体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,因此,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规格服用。

  8、适当健身。在工作之余进行身体锻炼,提高免疫力及体力,是应对过劳死的方法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