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体化安全用药基因检测,让治疗事半功倍!

2021-08-17 10:05:19 webadmin 98

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初就已经宣布启动大规模研发方案“精准医疗计划”,我国也于年初召开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,启动中国精准医疗计划。

这标志着千篇一律的“大众医疗”时代会慢慢结束,个性化治疗的时代即将来临。在用药方面,推广和普及个体化药学服务理念和技术势在必行。

图片关键词

我国是慢性病高发国家,慢性病患者众多,同时就诊于多家医院、多个科室的现象普遍存在。

得了相同的疾病基本服用药物也相同,但是由于我们的身体存在个体差异,药品服用的效果并不一样。有的人见效快,有的人不仅没效果还会出现不良反应。这就说明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的患者,其疗效、毒副作用都会有所不同,因此通过基因检测指导安全用药势在必行。

图片关键词

基因检测帮助精准用药,使治疗达到最佳效果,把副作用降低到最小。下面我们通过两个真实案例了解下精准用药的好处。

减少服药量,效果竟然更好!

刘大爷,74岁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下肢动脉硬化、尿蛋白高、心脏病等多种疾病,常年需要服用大量药物。每天都要服用14种不同类型的药,多达50片,尽管吃了这么多药刘大爷的血压还是不正常,偶尔血压升高时会达到209,这种情况令刘大爷很无奈。

图片关键词

后来,刘大爷去做了一个精准用药基因检测,从检测结果了解到目前的用药方案不符合刘大爷的个人体质,于是医生根据基因检测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刘叔叔做了用药调整:

1、报告显示他之前服用硝苯地平虽然显示代谢正常,但氨氯地平则显示“疗效好”,医生根据刘大爷的基因报告结果把硝苯地平调整成了氨氯地平。

2、报告显示氯沙坦对刘大爷“疗效好、减少剂量”,医生为他调整了氯沙坦的用药剂量。

3、报告还显示阿司匹林“疗效正常、副作用风险高”,这对老年人来讲是存在一定的出血的副作用。于是,医生根据报告提示减少了刘大爷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:从每天一片减少到了半片。

调药后随访的实际情况显示,刘大爷从每天服用50片药减少到了十几片,而且血压也比之前控制的更加稳定,药物副作用更小了;同时每个月的药费也大幅减少了!

盲目吃药,副作用严重。

李叔叔,68岁,已经有35年高血压病史了,但是近几年在服用降压药后,李叔叔的身体相继出现多种不适症状,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。

图片关键词

李叔叔之前吃了3年的氨氯地平,出现全身皮肤潮红的过敏症状,因为这些症状也严重影响了李叔叔的社交活动。

后来李叔叔由氨氯地平换成了吲达帕胺,但是服用吲达帕胺之后又出现了嗓子干痒的症状。然后又换服络活喜,出现了干咳的症状。再后来由络活喜换成富马酸,结果服用以后两个小腿起红疹,很痒。

最后去医院医生给李叔叔换成盐酸贝尼地平片,吃完之后又出现了脸红,起红疹的症状。

换了这么多药,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,最后李叔叔找医生求助,医生建议李叔叔去做了一个精准用药基因检测,通过检测结果发现发现沙坦类的药物对李叔叔是有效的,于是帮助他把药替换成了氯沙坦。

图片关键词

李叔叔服用之前那些药物后产生不良反应,其实跟他自身的体质有关,因为地平类药物是扩张血管的药物,李叔叔对地平类的药物非常敏感,末梢的血管高度扩张才导致了过敏症状。而普利类的药物,这类的药物最常见的过敏反应就是干咳,李叔叔吃这两类药物之后都产生了不同的过敏反应,所以不能服用。

通过精准用药基因检测找到正确的用药方法后,现在李叔叔的血压也不高了,药物过敏反应也消失了,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的享受生活了。

什么是精准用药?

在很长的时间里,医生都是根据临床经验来开药,对于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,只有靠病人的反馈来体现。

图片关键词

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,药物基因组学基础上的个体化用药应运而生。

药物基因组学是以提高药物疗效及安全性为目标,研究影响药物吸收、转运、代谢、清除等个体差异的基因特性,以及基因变异所致的不同患者对药物的不同反应,由此为平台开发新药、指导合理用药、提高药物作用有效性、减少药物不良反应、降低药物开发总成本,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质量。

基因对药物的“吸收”与“分解”

药物怎么到达细胞很重要,怎么排出也很重要。

图片关键词

药物对身体来说,是外来有毒物质,最终都会被解毒。最主要的解毒器官是肝脏,里面各种酶对药物进行分解,让其失活(代谢);失活的产物随着大小便被排出体外(排泄)。

如果先天基因有缺陷,会导致这个解毒过程效率低下,从而让药物在体内积累,导致比常人更严重的副作用。

总之,先天基因能决定药物的“吸收”与“分解”,以及药物对细胞的效果,因此非常重要。所有的与药物都与基因有关,包含:化疗,靶向药,免疫药,感冒药,降压药等都会受到基因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