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基因检测基础知识科普篇:有问必答

2021-01-25 16:28:39 webadmin 261

基因检测,是几乎每一位癌友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接触到的专业名词。绝大多数时候,主管医生都是以”命令“的口吻,要求患者交钱、检测、等报告。不少病友面对价格不菲、报告如天书一般的基因检测,都有无穷无尽的困惑。今天,贝塔博士挑选其中最高频的疑问,简单明了地给出靠谱的解答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做选择。

1、基因检测是什么?

人体的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,而基因就是DNA中真正有独立含义的片段。癌友之所以会得肿瘤,归根结底是由于身体内累积了许多有害的基因突变:有的基因丢失了,有的基因多了一份,有的基因从中间断开了,有的基因跑去和别的基因交换了一条胳膊……千奇百怪的变异,最终导致了癌症。

因此,利用PCR、FISH或测序等多种方法,将癌细胞里的基因突变找出来,仔细分析,有利于肿瘤的诊断,有利于指导治疗的选择,有利于协助疾病的监测,有利于评估患者的生存期,有利于……

图片关键词

2、基因检测适合哪些病人?

严格意义上讲,各国有关部门和抗癌指南只推荐一部分癌症病友接受基因检测:推荐那些最有可能从基因检测中获益的病友进行检测。比如,肺腺癌患者检测EGFR、ALK、ROS-1等,乳腺癌和胃癌患者检测HER2,肠癌患者检测KRAS、NRAS和BRAF等……这些基因突变和靶向药一一对应,只有携带相应的突变,才能用对应的靶向药;如果用错了,或者盲试,不仅无法治疗肿瘤,还花钱买了副作用,甚至还人为拖延了病情。

然而,从广义上讲:所有肿瘤患者均可以接受基因检测,不同的病种、不同的分期、出于不同的目的,不同的患者,适合做不同的基因检测。比如,一个晚期肺腺癌患者,尚未接受任何治疗,家庭经济情况一般,那么只要测一下最常见的几个基因(EGFR、ALK、ROS-1、HER2、BRAF等)就可以了。反之,一个超级土豪患者,其他药物治疗都失败了,但是依然想碰碰运气,看看是否有新药可以尝试,而且不管是已经上市还是处于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的,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,都想知道。那么,这类病友就适合尽可能全面的基因分析,几百甚至几万个基因的深入分析。

3、所有的靶向药,使用前都需要基因检测么?

不是。截止目前,接近一半的靶向药,比如抗血管生成药物,比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4/6抑制剂,比如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靶向药,使用前无需做基因检测——因为目前,没有发现任何基因改变与这些药物的疗效有必然的联系。

4、有基因突变,是否一定有靶向药可用?

不是。一部分基因突变是良性的或者意义不明的,这类突变不一定和癌症发生相关,当然也不对应任何药物;一部分基因突变,比如P53、KRAS突变等,明确与癌症发生相关,但是至今尚未有针对性的药物上市,因此也无靶向药可用。

5、没有基因突变,是否一定没有靶向药可用?

不是。抗血管生成药物(如贝伐单抗、瑞格非尼、阿帕替尼、索拉菲尼、舒尼替尼、乐伐替尼、卡博替尼、西地尼布、奥拉单抗、雷莫芦单抗、帕唑帕尼、安罗替尼、呋奎替尼等)、细胞周期调控蛋白4/6抑制剂(如帕博西林等),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靶向药(如西大苯胺等)等众多靶向药,并不需要一定有某种突变才能用。是否适合使用这些药物,是根据大型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来确定的。

6、基因检测,选择什么标本最合适?

理论上讲,人体任何活的成分都含有DNA,因此都可以用于基因检测。而肿瘤的基因检测,目前最流行的是肿瘤组织切片的基因检测、血液标本的基因检测(也就是所谓的液体活检)。

截止目前,肿瘤组织切片的基因检测,依然是金标准。但是,常常遇到病友无法取得足够的组织,或者组织标本年代久远(3年、5年以上);这类情况下,也可以考虑用血液标本代替。目前主流的血液基因检测方法,和肿瘤组织切片相比,准确度大约在70%左右。其中,对于一些特别成熟的少数靶点,利用数字PCR的方法检测,血液标本的准确度可达90%。

7、什么是液体活检?

血液、尿液等体液里也有来自肿瘤的基因,虽然浓度很低,但是由于标本获取比较简单,可以反复获取,反复测,从而用于一部分无法获得组织标本的病友,以及一部分希望对肿瘤病情进展情况进行动态了解的病友。

对于一些携带常见基因突变的病人,如果碰巧肿瘤标志物不敏感,那么利用血液基因检测(就检测那一两个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即可,价格在千百块左右),每隔1-2个月测一次,通过基因突变的浓度变化,可以提前发现疾病复发,可以提前发现药物耐药。

8、治疗一段时间后,是否需要重新做基因检测?

肿瘤组织内,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基因突变,因此随着时间推移,身体内的肿瘤所携带的基因突变的确是会变化的。各种治疗手段的干预,可能会筛选和富集出耐药的癌细胞;这些耐药的癌细胞,可能会携带全新的突变。

因此,接受了靶向治疗的病友,在药物耐药、疾病进展以后,酌情考虑再次行基因检测,但这种推荐不是必须的。

再次基因检测,一个经典的案例是:口服第一代靶向药(易瑞沙、凯美钠、特罗凯等)的晚期肺腺癌病人,一开始可能是EGFR敏感突变为主;1年左右,药物耐药后,一半左右的病人,会富集出T790M突变,这类患者有机会尝试第三代靶向药(奥西替尼,商品名:泰瑞沙,小名:AZD9291),从而再次获得疾病缓解,获得生存期的明显延长。

9、想用PD-1抑制剂,为何也要做基因检测?

(1)肿瘤突变负荷(TMB)高的患者,PD-1抑制剂的有效率更高,生存期更长,更适合接受PD-1治疗。因此,在接受PD-1抑制剂治疗前,做一些TMB的检测,意义重大。

(2)携带JAK1、JAK2、BM2、HLA、STK11等基因突变的患者,可能对PD-1抑制剂天然耐药,所以要提前检测一下。

(3)携带EGFR突变、MDM2扩增的病友,使用PD-1抑制剂,可能发生爆发进展,所以也要提前检测一下。

(4)携带PBRM1、POLE基因突变的患者,使用PD-1抑制剂,疗效很好。有时候,也可以测一下碰一碰运气。

图片关键词